中文摘要:本发明属于油脂加工技术领域,具体涉及一种玉米油生产过程中真菌毒素的脱除方法。所述的方法,将玉米胚芽计量、清理、破碎、高温高压蒸汽脱毒、软化、轧胚、压榨制油、碱炼、脱色、脱臭得到成品玉米油;所述的高温高压蒸汽脱毒温度为160~180℃,时间为60~80min,蒸汽压力为0.9~1.2MPa。本发明在玉米油生产过程中使玉米油中呕吐毒素、黄曲霉毒素B1、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等真菌毒素的含量小于国家限量标准,无需额外添加物质或增设大型工序设备,应用范围广泛不受限制,成本低且不会存在食品安全隐患,同时,不会引入新的杂质离子,对玉米胚芽中固有的维生素E、植物甾醇、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组分也不会产生不利影响。
主权项:1.一种玉米油生产过程中真菌毒素的脱除方法,其特征在于:将玉米胚芽计量、清理、破碎、高温高压蒸汽脱毒、软化、轧胚、压榨制油、碱炼、脱色、脱臭得到成品玉米油;
所述的高温高压蒸汽脱毒温度为160~180℃,时间为60~80min,蒸汽压力为0.9~1.2MPa。
2.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油生产过程中真菌毒素的脱除方法,其特征在于:步骤如 下:
(1)将玉米胚芽计量;
(2)将计量后的玉米胚芽进行清理除杂;
(3)将清理除杂后的玉米胚芽进行破碎;
(4)将破碎后的玉米胚芽进行高温高压蒸汽脱毒;
(5)将脱毒后的玉米胚芽进行软化;
(6)将软化后的玉米胚芽进行轧胚,得油料胚片;
(7)将油料胚片进行压榨,得玉米毛油;
(8)将玉米毛油加入至新型碱延时罐进行碱炼,得碱炼油;
(9)向碱炼油中加入酸进行酸反应;
(10)步骤(9)所得的酸反应后的碱炼油采用全连续法常温脱蜡,得脱蜡油;
(11)向脱蜡油中加入活性白土、凹凸棒土和WY2号活性炭进行脱色,得脱色油;
(12)对脱色油进行脱臭,得成品玉米油。
3.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玉米油生产过程中真菌毒素的脱除方法,其特征在于:步骤(5)中,所述的软化温度为60~70℃,软化后水分控制在10~12%。
4.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玉米油生产过程中真菌毒素的脱除方法,其特征在于:步骤(6)中,所述的油料胚片的厚度为0.35~0.45mm。
5.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玉米油生产过程中真菌毒素的脱除方法,其特征在于:步骤(7)中,所述的压榨温度为75~85℃。
6.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玉米油生产过程中真菌毒素的脱除方法,其特征在于:步骤(8)中,所述的碱炼温度为75~100℃,碱炼时间为35~80min。
7.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玉米油生产过程中真菌毒素的脱除方法,其特征在于:步骤(8)中,所述的碱炼采用碱液的浓度为15~18°Bé,所述的超量碱的加入量为玉米毛油质量的0.2~0.4%。
8.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玉米油生产过程中真菌毒素的脱除方法,其特征在于:步骤(11)中,所述的活性白土的加入量为脱蜡油质量的1.5~3%,所述的凹凸棒土的加入量为脱蜡油质量的1.5~3%,所述的WY2号活性炭的加入量为脱蜡油质量的0.5~1‰。
9.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玉米油生产过程中真菌毒素的脱除方法,其特征在于:步骤(11)中,所述的脱色温度为105~120℃,脱色时间为30~50min。
10.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玉米油生产过程中真菌毒素的脱除方法,其特征在于:步骤(12)中,所述的脱臭为双温双塔分段脱臭,脱臭工段进脱臭塔前油的温度循环升温至240~ 260℃,脱臭时间为60~140min,脱臭塔的真空度为1.2~1.3bar,出油温度为245~260℃,油进成品干燥器温度为100~110℃。
申请号:CN201710224853.7
专利号:CN107083270-A
公开/公告号:CN107083270A
申请/专利权人:山东三星玉米产业科技有限公司
发明/设计人:王月华;成良玉;王文双;王萍;程芳圆;王秀华;房涛;毕小兰
分类号:C11B1/04;C11B1/06;C11B3/06;C11B3/04;C11B3/10
主分类号:C11B1/04
法律状态:实质审查
点击下载:玉米油生产过程中真菌毒素的脱除方法